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官方网站地址|研究生“香菇”,怎么帮助学霸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0:42    次浏览

硕士、博士研究生,这群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才生,如今正因“严进严出”这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转变,遭遇“延期毕业”的“共同的烦恼”,就业去向、国家补助、“面子问题”等压力随之而来。究竟要如何应对,高校准备好了吗?延期毕业的悲剧2014年4月16日晚上9点多,广东某高校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蔡洁挺的室友小庄外出跑步归来,在房间号码为223的寝室门前看到那始料未及的一幕——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没有一个目击现场的同学愿意详细描述那晚的一幕。只有小庄在事发第二天给学院写的一份1800余字的情况说明中,用寥寥300余字叙述他那晚经历的一切。“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小庄的情况说明里第一句如此写道。留在寝室书桌上的遗书里,蔡洁挺吐露了做出这个决绝选择的最后心迹:“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按时毕业,无颜以对”。同学们的回忆里,蔡洁挺是班上的“学术帝”,因成绩优异而被免试保送读研。他不是性格忧郁的人,然而当得知自己会由于毕业论文未能按时完成而延期毕业时,他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常常苦笑、发呆。但没有人意识到蔡洁挺的思维已经走入死胡同,他在遗书的最后写着“痛苦啊”。(《新京报》,2014-05-04)蔡洁挺的故事或许是研究生中的一个极端案例,但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遭遇“延期毕业”的例子不在少数。上海某高校物理系博士研究生曹杰(化名)对本文作者讲述道,其研究所每年大概有一半的博士生不能如期毕业,这些学生大部分因科研水平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博士毕业标准,延期毕业不仅让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原本找好的工作也打了水漂。那么,硕士、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曹杰表示,身边确实有很多博士生在本科毕业时还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选择继续读书纯粹是躲避就业压力,入学后浑浑噩噩读了两年,才发现这并非自己想要,但此时放弃又很可惜,只好硬着头皮混个学位。另外,缺乏与导师的沟通也是“延期毕业”的另一诱因,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有效的引导让一部分学生在“宽泛”的学术环境中迷了路。研究生说他们很迷茫美国拉丁裔女孩柔丝·佩雷亚大学期间曾是公认的“学霸”,因优秀的成绩、任课老师的肯定、对物理的热爱,佩雷亚本科毕业后顺利申请到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相应的博士项目。看似美好的开端,实则困难重重,佩雷亚无法适应研究生的学业,科科“亮红灯”,最终只能默默地退了学。“数学变得超级难,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学术能力,默想或许研究生院并不适合我。”佩雷亚说。 少数族裔在美国高校中的入学比重偏低一直是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因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致使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这一问题早已引发美国政府的重视。同样,类似佩雷亚的例子在研究生阶段也时常发生,目前美国高校只是对本科生投以足够的重视,却忽略了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研究生也需要特别关照。这部分所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生群体,直接从本科跳到博士研究生项目实则跨度过大,很容易因为过渡期的各种不适而放弃继续深造。插入硕士项目作为转折,能够有效缓解这部分学生的“新生适应性”问题。虽然他们完成了本科学业,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竟与本科有着一定的差异。为了提升弱势群体学生在研究生院的保有率,美国费斯克大学和范德堡大学联手推出了“桥”(Bridge)项目。该项目主要为STEM专业的学生提供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全方位辅导。早在2004年,位于田纳西州的两所私立综合性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入学率,吸引像佩雷亚一样来自少数族裔家庭的优秀本科生入学,拥有物理专业硕士项目但没有博士项目的费斯克大学与拥有物理专业博士项目却没有硕士项目的范德堡大学一拍即合,两所学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合并”了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院,帮助学生完成从硕士项目到博士项目的无缝衔接,以此提升物理专业研究生的保有率。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两所学校进一步拓展“桥”项目,目前覆盖了生物、化学、工程及材料科学等专业。2011年,有过一次失败的研究生院经历的佩雷亚顺利申请到“桥”项目,进入费斯克大学开始了硕士项目的学习。与先前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体验全然不同,佩雷亚自入学起就感受到了学校给予的特别关照。早在第一学期开课前两周,佩雷亚和其他参与“桥”项目的硕士新生被集合到校园,他们在这期间进行了数学、电脑技能、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测评,“桥”项目负责人根据学生的具体测评结果安排了相应的辅导,以确保他们开学后能跟上大部队的步伐。这样“贴心”的服务在美国研究生院中极为少见。研究生被看作成熟的个体,多数学校不会像对待本科生那样照顾他们。被领路人环绕除了开学前的测评,“桥”项目更大的特色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导师服务。佩雷亚入学后,除了学校为她安排了学术导师,“桥”项目还给她安排了费斯克大学和范德堡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以及同专业的研究生前辈、博士后学者。学术导师与朋辈导师齐上阵,佩雷亚一时间感觉被领路人环绕,学业上遇到各种困难都能找到相应人士帮忙。另外,“桥”项目还聘有专门的项目导师,这些学术背景过硬且指导经验丰富的项目导师将每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会谈,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心路历程,及时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难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同样不能被忽视。范德堡大学拥有美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室,“桥”项目学生可以免费使用该服务。在获得专业认证的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佩雷亚学会了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将内心的压抑、彷徨或不安顺利地排解出去。另外,“桥”项目还会每学期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学生被聚集起来,“吐槽”目前各自面临的压力,并对同伴给予安慰,利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扫除大家的不良情绪。“桥”项目另一个极为吸引人的特色是,其为所有学生提供能够完全覆盖硕士阶段学费的奖学金。美国高校的绝大多数博士项目都有奖学金,而硕士项目的奖学金却甚少。来自少数族裔家庭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完成本科学业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支付硕士阶段的学业和生活费用。“桥”联合了美国多家高等教育基金会,并从美国政府手里得到了相应的补助,在两所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桥”项目学生都享有奖学金,从而免去了他们“囊中羞涩”的苦恼。得益于“桥”项目提供的帮助,佩雷亚现在是范德堡大学物理专业的三年级博士生。前不久,她刚刚通过博士生的资格考试,这意味着她的博士生涯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未来只要论文答辩顺利过关,她便能拿到博士学位。用佩雷亚自己的话说,早些年前,当她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如此失意之时,今天的一切是那么的遥不可期。然而,博士梦想并非昙花一现,在“桥”的指引下,她离目标越来越近。在刚刚过去的夏天里,佩雷亚完成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实习,不出意外,她毕业后便能顺利进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相应的研究所,继续开展她的科研工作。截至2016年春季,已有98名学生申请加入“桥”项目。他们之中,已有21人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56人正处于学位攻读中。“桥”项目负责人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够参照其做法,即使无法达成学校与学校间的“联谊”,至少可以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他们也是“新生”,同样会遭遇适应性问题,学校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关爱。 数据链接: 在研究生扩招、读研人群数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研究生入学后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需要中国高校予以关注。根据《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15届中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正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15.6%)与2014届、2013届(分别为13.6%、12.2%)相比有所提升,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2015届原“211”院校毕业生“正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31.7%)与2014届、2013届(分别为28.7%、26.9%)相比有所提升,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生“正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12.3%)与2014届、2013届(分别为10.6%、9.2%)相比也有所提升,也是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麦可思研究所有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对于使用产生的一切侵权问题,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专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麦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内容。